个人基本情况: 苏海泉,河北交河人,经济学学士、管理学硕士,先后担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学院第八届学生会主席、工商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、校团委副书记兼葫芦岛校区团工委书记、校团委书记。 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:创业管理,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。 学术兼职及荣誉称号: 团中央中国青年创业导师,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研究人员,全煤团指委副主任委员,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社会创业专委会委员, “创青春”中国青年创新创业赛评委,省青年讲师团成员。 曾获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干部,辽宁省优秀共青团干部,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突出者,省“挑战杯”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,市首届青年五四奖章等。 完成论文和著作: 在《中国青年研究》、《当代青年研究》等刊物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三十多篇,独立出版学术专著一部。代表性成果如下: 1.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现状分析及社会支持构建——以辽宁省101个县区862名创业者调研为例,《中国青年研究》(CSSCI来源期刊,学校B1期刊),2017(6); 2.大学生创业成果孵化问题探讨——以辽宁省26所高校调研为例,《高校教育管理》(CSSCI来源期刊),2016(3),荣获团中央、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; 3.创业警觉性、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,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》,2020(3); 4.社会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,《当代青年研究》(CSSCI来源期刊),2020(2); 5.煤炭企业一线工人薪酬现状及对策,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0(2); 6.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创业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,《当代青年研究》(CSSCI来源期刊),2019(1); 7.创业的失业风险规避研究,《高校教育管理》(CSSCI来源期刊),2013(5); 8.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创业教育绩效考核,《重庆高教研究》(CSSCI扩展源期刊),2015(6)。 完成科研项目情况及代表性科研项目: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、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重点项目、中国青少年研究项目、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、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纵向课题20项,代表性如下: 1.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:基于胜任力开发的多层次嵌入式创业教育研究,2010—2013年; 2.中国青少年研究项目:运用新媒体和文化产品促进青年创业研究,2012—2013年; 3.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重点项目:公益创业的价值取向研究,2017—2018年; 4.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: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,2017—2019年; 5.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: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研究,2015—2017; 6.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:公益创业胜任力培育研究,在研,2020年至今。 主要科研(教学)成果奖情况: 1.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,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排名第2; 2.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协同孵化模式探索与实践,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,排名第2; 3.阜新市煤炭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,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一等奖,排名第4; 4.安全和效率双重导向的煤炭企业员工薪酬体系研究,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,排名第4; 5.高校创业教育的绩效管理,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,排名第1; 指导研究生经历: 从2016年开始指导研究生,毕业和在读研究生共7人。 2016级MPA硕士研究生2人:梅爱雪(学位论文:兴城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)、张潇玥(学位论文:兴城市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研究)。 2017级学术型研究生2人:裴昕(学位论文:多拿米高层社会创业者的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)、 陈曦(学位论文:创业警觉性、资源拼凑与互联网新创企业业务发展的关系研究)。 2018级研究生1人:郭颖荣获全国“创青春”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。 2019级研究生1人:张明晔,学校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。 2020级研究生1人:李宏超,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。 指导学生完成的《筑梦觉华公益创业项目》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,指导的“葫芦岛疗养院服务京津冀养老需求调研团”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。 |